老边打洞的年岁也很长久了,地下的古墓里,有不少好东西,而这些珍稀古玩的发现,自然和那些盗墓贼密不可分,不仅工作辛苦,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十分的胆量,要不然吃不了这碗饭。/t^a+y′u¢e/d_u·.·c/o-m-
从经验上看,千百年的门派流传中,盗墓行业也得到了发扬光大,并且在各个门派的内部,逐渐形成了教科书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有些侧重于观察天象风水,这一派很玄妙,也是最有文化和素养的一股盗墓贼,他们的专业水平丝毫不次于那些业内的专家,甚至水平远远要超过他们。
另一种盗墓流派,靠的是实地验证,他们结合县志上的记载,或者是当地流传的传说,大致确定墓穴的位置,至于是不是要找的古墓,里面有没有好东西,古墓又是什么朝代的,只要拿出洛阳铲打个盗洞,将内部的土壤取出来闻闻嗅嗅,几乎就可以确定,而且连墓穴里面棺材所在的位置,也能几乎百分之百确定,也是一种神乎其神的技艺,有时候说,高手在民间,还真的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在这些盗墓高手,也包括那些不入流的散盗、野盗,他们中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看到古墓上长有一种植物,扭头就走,懒得费脑筋,更不用下功夫,那么这种植物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这种植物就是生长在坟头上的树木。^我¨的+书~城+ ′追*蕞`芯\彰′截′从有了土葬的传统之后,在墓穴的外部营造上,逐渐形成了几个特点。一个是封土,就是大家所说的高高的坟堆;一个就是在坟头种树了。古人认为,墓穴是阴宅,所以种树一方面起到标志和杀菌的作用,不至于尸体腐烂发出恶臭;另一方面,种树可以让墓穴周围看起来生机勃勃,缓解清冷的氛围。
而在古代,种树却是有讲究的,说白了,就是有等级规定,天子级别的可以种松树,诸侯级别的可以种柏树,而平民百姓,只能种柳树了。因此墓穴上只要长得是柳树,也就不用费事了,老百姓的墓,还是省口气好了。
这个行业有严格的分工和规矩:
自古职业盗墓者,按行事手段不同,分为四个派系,发丘、摸金、搬山、卸岭,“卸岭力士”与“摸金校尉”有很大的不同,从称谓上便可以看出来,“卸岭”采取的是喇叭式盗墓,是一种主要利用外力破坏的手段,而“摸金”则更注重技术环节。¨小.税/C?M¨S′ `首_发,
“摸金”是倒斗中最注重技术性的一个流派,而且渊源最久,很多行内通用的唇典套口,多半都是从摸金校尉口中流传开来的,举个例子,现今盗墓者,都说自己是“倒斗”的手艺人,但是为什么管盗墓叫做“倒斗”?恐怕很多人都说不上来,这个词最早就是来源于摸金校尉对盗墓的一种生动描绘,中国大墓,除了修在山腹中的,多半上面都有封土堆,以秦陵为例,封土堆的形状就恰似一个量米用的斗,反过来扣在地上,明器地宫都在斗中,取出明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斗翻过开拿开,所以叫倒斗。
摸金校尉是曹操设置的一种职员,他们是专业的盗墓人员,把金银财宝从古墓中盗出来,扩充军饷。
摸金校尉盗墓是有很多规矩的,他们只盗“大斗”,所谓的“大斗”是指达官贵人乃至皇亲国戚,帝王将相的墓。
每次盗墓只拿走一到两件明器。目的是为给以后的同行留一些吃饭的家伙。而明器是指陪葬的值钱物品。
摸金校尉在每次进入墓室后都要在东北角点一只蜡烛,然后才会打开棺椁开始摸金,在摸金时如果蜡烛熄灭就叫做“鬼吹灯。”
这时,摸金校尉要把所拿的东西原封不动得放回去,然后原路离开。
如果摸完金蜡烛没有灭,摸到的东西就可以拿走。
老边每次作业都会带一个“摸金符。”摸金符是用穿山甲最尖利的爪子为原料,具有驱邪的功能,要经过很多特定的工艺才能完成。
据老边说,每次到斗的时候都要带黑驴蹄子和糯米,有时候也会带上桃木钉和绊尸绳,黑驴蹄子是用来对付僵尸的,糯米驱邪。
老边说,每个冢只能进去一次,而且只能在晚上盗墓,有鸡鸣不摸金的说法
小叔曾经描述了这个行业结构图,大概是这样:位于最底层的被称为“苦力”,是亲身下到墓中挖掘的直接实施者;其上是“腿子”,属文物管理的“项目经理”,由其组织人员实施找穴、开掘;再往上则是更高级别的组织者“支锅”,这些文物最后流向高价收购文物者“掌眼”手中。小叔地下仓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