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印江“神兵”:动荡岁月中的抗争传奇

印江“神兵”:动荡岁月中的抗争传奇

一旦遇有敌情,便鸣锣集合,聚众出击,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抗争浪潮汹涌:印江神坛的鼎盛及“神兵”运动影响

到了1934年初,印江神坛迎来了全盛时期,拥有“神兵”约四五千人,尤其是在西区、北区,“神兵”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各地“神兵”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起,这一现象让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他们将“神兵”斥之为“神匪”,地方官吏们仓惶上报:“神匪发生,打倒乡闾,反抗政府,地方糜烂,秩序荡然”,从这些言辞中,可以看出“神兵”运动对国民党统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当局的高度紧张。

,!

这种紧张局势,也预示着“神兵”与国民党反动势力之间必将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抗,为后续“神兵”三次攻打印江县城等行动埋下了伏笔。*如\蚊?王. `吾\错/内_容\

浴血奋战不屈:“神兵”与国民党武装的对抗

面对国民党地方团练和军队的“围剿”,“神兵”们毫不畏惧。尽管他们手中的武器大多是大刀、梭标、火炮等落后装备,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与装备先进枪炮的敌人进行了大小十余次激战。

1933年底,在何家青宅坝与黔军廖怀忠部的作战中,整个六井溪流域的“神兵”和沙子坡一带的“神兵”都出动了。战斗中,“神兵”们作战十分英勇,蒋家的蒋香林更是表现突出,他用马刀一连砍死两个敌军官,然而,在激烈的拼杀中,他的刀把断了,最终自己也壮烈牺牲。虽然这次“神兵”打了胜仗,但也付出了牺牲二十多人的惨痛代价。

“神兵”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以1933年底至1934年夏先后三次攻打印江县城为高潮。每一次攻城,都是“神兵”们为了争取自由、摆脱压迫而进行的英勇尝试,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首战风云初起:第一次攻城情况

1933年古历腊月上旬,六井溪“神兵”开始着手准备攻城。他们首先采取行动撵走正在当地催粮、逼税、办案的官差,限定这些压迫百姓的人在一个时间内出境,然后再计划攻打县城。

攻城的消息传出后,印江县城顿时满城风雨,人心惶惶。人们传言“神兵”刀枪不入,这让官绅们束手无策,惊恐万分。县长宦泽民急忙去找驻军旅长周继尧商议应对之策,商议的结果是选择撤退。宦泽民回到县衙后,紧急通知各科室停止办公,准备撤退。县城的街道上,通宵都是人来人往,一片骚动不安的景象。

“神兵”们定于古历腊月18日攻城,并张贴告示安抚百姓:“良民百姓别惊慌,神兵只杀官差恶人。”腊月16日,恰逢印江县城赶场,但由于“神兵”即将攻城的消息,赶场的人寥寥无几。此时,驻军正准备撤出县城,驻扎在西门肖家院子里的周继尧,也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听说“神兵”专杀留东洋头的人,县府不少官员争先剃头,街上也有许多人用剪刀剪发,整个县城弥漫着紧张和恐惧的氛围。

激战血洒征程:第二次攻城的经过与失败

古历腊月18日,攻城的日子终于到来,天空阴沉,仿佛也在为这场战斗而默哀。拂晓时,城内就有不少人开始搬家下乡躲避,宦泽民下令全部机关职员和群众撤出城外,周继尧的部队也在拂晓时出动,布置在西门坝一带。

下午一时许,大石墩、阁老寨一带,白旗翻舞,人声滚滚,“神兵”们分三路直奔西门坝而来。到达西门坝汇合之后,他们挥舞着刀叉,呼喊着“打不进,杀不进,一刀砍个白印印”的口号,向着县城冲去。然而,当他们的队形刚刚散开,就被埋伏在西门坝的官兵一阵排子枪射击,数人瞬间倒地。

但“神兵”们并未因此而退却,他们仍然挥舞着刀叉,跳跃着前进,寻找官兵砍杀,砍伤了数名官兵。然而,正在激战之时,“神兵”队伍的后面被桑树林中的伏兵冲散,前面又不断有人中弹,队伍被迫向山沟方向撤退。而早就埋伏在城墙脚下的官军主力,见“神兵”乱了阵脚,全部出动扑向“神兵”。

这一场战斗,“神兵”们遭遇了重大挫折,沿途战死的不下百人。在西门坝留下的“神兵”尸首,妇女居多,她们一手执剪刀,一手执茅草,次第倒在血泊之中。“神兵”败退后,官军穷追不舍,直上大石墩,径取六井溪。官军所到之处,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天池坪等地的民房被烧毁不少,“神兵”的第二次攻城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重整旗鼓再战:第三次攻城的筹备与行动

六井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