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 1911年生,土家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湖南桑植人。′m¨z!j+g?y¢n′y,.?c*o′m`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之一,时任红三军第九师政治委员。1929年参加湖南桑植苏区游击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代表,湖北鹤峰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部秘书。1934年5月,红三军进驻黔东时任红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卫和拓展斗争。红二、六军团印江木黄会师后,任红六师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六师政治委员。后参加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独立第二旅,襄南地委,江汉军区,晋北野战军,晋绥军区第一纵队,第一野战军一军等任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政治委员兼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和中共青海省委书记,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是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于1983年10月和1984年10月,先后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纪念馆”和“周逸群烈士故居陈列室”题写匾额。
王恩茂 191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江西永新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之一,时任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干事、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干事、中共湘鄂川黔、川滇黔省委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等职。1934年10月,随红六军团来到黔东,参加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卫和拓展斗争。参加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八路军南下第一支队、湘鄂赣军区、中原军区三五九旅、吕梁军区、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一野战军第二军等任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兼乌鲁木齐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新疆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11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任上重返黔东革命老区视察。
杨秀山 191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湖北沔阳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之一,时任红三军第七师总支书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政治部宣传员,红三军第七师政治部宣传队长、七师总支书记。1934年5月,随红三军进入黔东参加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保卫和拓展斗争,同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印江木黄会师后,历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一团、十二团政治委员,第四师副政治委员。参加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八路军一二〇师骑兵营、三五八旅、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立第四旅、第一野战军第四师、第二军等任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高级系班主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院校部副部长,总参军校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后勤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周仁杰 原名周球保,1912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湖南茶陵人。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之一,时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1929年参加茶陵地方游击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第二十三师机炮连连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团长、第十六师师长等职。1934年10月随红六军团西征到达黔东,参加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