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加熟地、山萸肉:"此时当脾肾双补,《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你肝血久虚,需防木旺乘土。"
"那什么时候该用桂附地黄丸呢?"小川想起之前的医嘱。
"若见畏寒肢冷、便溏尿频,便是肾阳虚衰,需加附子、肉桂引火归元。"岐大夫展示《本草纲目》中附子的条目,"此药虽热,却能入命门,壮元阳,救危逆。但需久煎两小时以上,去其燥烈之性,留其温通之力。"
正说着,小徒弟抱来新晒的黄芪:"师父,这是甘肃岷县的绵黄芪,蜜炙过了。"岐大夫捏起一片,对小川说:"黄芪得土气最厚,善补脾胃元气,与党参、白术合用,正是'土旺则火自归源'。你看这蜜炙后的色泽,如黄金裹身,恰合《内经》'甘入脾'之理。"
窗外,几个中学生背着书包路过,争论着昨晚的游戏直播。小川摸了摸口袋里的艾条——岐大夫教他每晚灸足三里,说是"脾胃一强,万病自消"。忽然想起战队基地的冰箱里,还有半箱没喝完的功能饮料,他默默掏出手机,给后勤发消息:"以后多备点小米粥吧。"
第六章 医案里的时空对话
子夜时分,岐大夫在灯下批注医案:"小川之症,初看似实热,实为虚火。世人见血止血,见热清热,却不知'治病必求于本'。张景岳治童子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今之少年虽无房室之伤,却有思虑过度、起居无常之害,其耗精伤气更甚于古人。"
忽闻窗外蟋蟀唧唧,案头《温热论》被微风翻开,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批注映入眼帘。岐大夫会心一笑,取过另一册《景岳全书》,在"虚损"篇页脚题字:"今之虚损,多在少阴、太阴,治当脾肾双调,切忌见热投凉。"
远处,电竞场馆的霓虹灯仍在闪烁,而岐仁堂的烛火下,古老的医理正在与现代生活对话。当年轻人在虚拟世界里厮杀时,岐大夫手中的药匙,正一勺勺调和着现实中的阴阳失衡。
喜欢岐大夫的悬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