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 第200章 树与石柱

第200章 树与石柱

“标总,有些事情,总算亲眼看上一眼,才会死心....”

朱标轻轻点了点头:“好,老唐,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帮你找到那地方的。,纨?本\鰰/戦! `醉?芯-璋?踕-更,新_快′”

船只在支流中穿行,两岸的山峦如画卷般缓缓展开,时而峻峭,时而温婉,楚湘的山水之美,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美景之中,唐仨仁的心情却显得有些复杂。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只终于抵达了唐仨仁记忆中的位置,河边没有高楼林立,没有现代的任何东西,只有一个简易的码头,一些苦力正卖力的扛着装满货物的麻袋。

唐仨仁紧盯着那简易的码头,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与忐忑。他快步走下船,沿着河岸仔细辨认着周围的环境,试图从记忆中搜寻出与眼前景象相吻合的细节。

那些苦力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突然出现的陌生人,以及他身后那艘装饰华丽的船只,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投来探寻的目光。

唐仨仁仿佛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目光,他径直走向一位看似年长的苦力,急切地问道:“请问,这里附近可有一个庄子,庄子里的人大多姓唐?”

那苦力闻言,皱了皱眉,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姓唐的庄子?你说的是河对面那处唐员外家的庄子?”

是了,没错了,唐仨仁听自己的祖爷爷提到过,当时祖爷爷活了九十八岁,唐仨仁有幸见到并经历过真正的“四世同堂”,他老人家说过,六百多年前,元末时,确实有一支族人在这边活了下来。

而唐仨仁穿越过来时占据的这个身份,本来是应该在逃亡过程中死去了,算算时间,很多事情确实对上了。′衫/巴·看′书¢罔. .吾?错-内?容^

至于“唐员外”这个称呼,唐仨仁一点都不奇怪,这个时候那些大地主们,没有官身的,不都被人称为“老员外”?有官身的才有资格被称为“大老爷”。

“没错了?”

黄世荣也是惊奇,他在这边当了几年的知县,还真没有听唐家庄那个唐员外有什么厉害的亲戚在外面,应该是在十多年前迁徙的过程中走散了的族人,这年头,一旦走散,还真有可能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应该,没错了....”

唐仨仁有些不确定,距离祖爷爷讲述的那些故事已经过去了很久,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只能凭借着一些零星的记忆来拼凑出当年的情景。

他抬头望向河对面,是了,六百多年以后这个古老的码头附近会修一座大桥,这码头一小部分东西都被保存了下去。

朱标看着唐仨仁的神情,心中也猜到了几分,低声道:“黄大人,河对面有停靠的地方吧?”

黄世荣点头表示可以,一行人再次上了船,十几只船随行,码头上的“力巴子”只是稍微惊讶一下就不再注意,这样的阵仗在这里的码头上实在是太过平常。船行到河对面,找了一处地方停靠了下来,唐仨仁从船上下来,环视了一下四周。

这里和他记忆中的情景差不多,有区别的是六百多年后这里附近修筑了大坝,水面高了数米,沧海桑田,他默默地站了一会,之后说了一句:

“这边有山路过去....”

实锤了,唐仨仁就是从这唐家庄走出去的娃,外地人很少有知道可以通过山路到唐家庄的,当然了,若没有这百来号人随行保护,穿过山林还是有风险的,毕竟这个时期南边的山林之中老虎倒不至于有,但狼肯定有,因为这个时候的山林并没有被大量的砍伐,百年份的树木随处可见。/x.i~a\o′s?h`u′o\z/h~a+i+.¢c¢o,m^

越往前走,唐仨仁的脚步越快,除了树木远比后世茂盛,一些山势的走向就是唐仨仁记忆中的那个地方!

“那个院子....”

在南方,有不少地处偏远的村子里,有极少的院子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模样,为什么只有极少的建筑被保留了下来,其中的原因太多了。

唐家祠堂很幸运,是那极少保留了基本模样下来的建筑之一,六百多年的时间很长,这其中历经近百代人的保护和后续的一些修葺,使得唐家祠堂即便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也能屹立不倒。

“所有人退下....”

朱标察觉到唐仨仁的情绪有些不对劲,让所有人退了开来,锦衣卫加黄世荣带来的衙役一共两百多人将附近都围了起来。

朱标与毛镶还有黄世荣站在了十余米也就是三四丈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