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西安事变 > 第2章完结

第2章完结

他虽然连中央委员都不是,但因为蒋介石立下盖世奇功, 而有此 “殊荣”。张学良乘坐蒋介石派的专列进京,津浦沿线的车站上,到 处悬挂着大标语:“欢迎促进统一、竭诚拥护中央、劳苦功高的张副司令!” 他到南京时,受到了隆重的欢迎,从车站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院,一路上彩 旗飞舞,锣鼓喧天,警车开道,众人簇拥。年仅30岁的张学良成了人们恭维、 赞颂的 “英雄”,心中好不得意。 然而,一年以后,又是“9·18”,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把 东北军全部撤退到关内,致使东北沦陷,遭到全国人民的责难,从此背上了 “不抵抗将军”的恶名。1933年3月,热河失陷后,全国舆论哗然。蒋介石 转嫁罪责,迫使张学良引咎辞职,却又假惺惺地对他说: “汉卿,我与你同 乘一舟,行将倾履,若不先有一人下水,平息全国愤怒浪潮,难免同遭灭顶。 因此,我决定同意你的辞职,待机会再起。”张学良含辱忍耻,代蒋受过, 胸中有难言之痛,老父血肉模糊的惨景又浮现在眼前,国恨家仇一齐涌上心 头,却又恨难雪,仇难报,心情十分沉重,不禁失声大哭。 1933年4月11日,张学良携夫人于凤至、赵一荻小姐和一批随行人员 乘 “罗西伯爵”号轮船去意大利考察。出国前,他以极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 志,在德国医生密勒的精心指导下,在于凤至、赵四小姐的周到服侍下,戒 除了多年的吸食毒品的恶好。此后的张学良如同换了个人一样,又恢复了当 年少帅的英姿。 1933年底,蒋介石为利用东北军 “剿共”,电召张学良回国。次年1月 8日,张学良回到上海,被任命为“鄂豫皖剿匪总司令部”的副总司令。从 此,东山再起的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被蒋介石推上与红军作战的道路。然而, 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他曾对人说, “国人骂我不抵抗,我现在很希望领袖不 叫我剿共,叫我抗日。我觉得剿共牺牲不如抗日牺牲更有价值。”在武昌期 间,张学良曾邀请流落武汉的东北同乡,在武昌明月桥畔聚会。他请到会者 每人喝一杯又苦又涩的黄连水,要大家卧薪尝胆,不忘国耻。 1935年,红军长征进入陕北,蒋介石便撤消了鄂豫皖 “剿总”,改在西 安设立 “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仍任副总司令,代行 总司令职务。于是,张学良又率领近二十万东北军来到陕甘。 11月,张学良赴南京出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五年前隆重热 烈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到机场接他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侍从室主任,冷 冷清清,凄凄凉凉。张学良明白,受到冷落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和共产党军队 作战吃了败仗。想起五年来的经历,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苦甜酸辣咸, 什么滋味都有,令他感慨万千。就在他还没理出个头绪来的时候,一天傍晚, 副官把一份电报送到了他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11月24日,我军109师 全部、106师部分,被匪军歼灭于富县直罗镇地区,109师师长牛元峰以身殉 职……”犹如五雷轰顶,这封电报令张学良目瞪口呆,半响没说出话来。这 已是他赴西安上任后,东北军吃的第三个败仗了:10月1日,110师被红15 军团歼灭于甘泉县的劳山,师长何立中阵亡;25日,红15军团又袭击甘泉 以南榆林桥的107师619团,歼灭四个营,团长高福源被俘。 张学良是个精明人,接连的失利使他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对手,这是一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