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西线"联合国军"仍在仓皇后撤,至12月15日已退至临津江以南,并沿三八线构筑防御工事,整顿部队。!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逼近三八线,准备进行新的进攻战役。同一天,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一次车祸中丧生,麦克阿瑟电告华盛顿,请求任命马修·李奇微接任。东线第10军在经过干辛万苦的突围作战之后,终于在12月11日摆脱困境,15日开始在兴南乘船南撤釜山,24日撤退完毕。此次战役,志愿军以伤亡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歼敌3.6万余人的战果,挫败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将"联合国军"全部赶出北朝鲜,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面对这次"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麦克阿瑟却很会自我安慰。他后来说,他的这次攻势实际上只是一次"侦察行动",目的在于使隐蔽的敌人暴露出来,并事先就准备了撤退计划。他写道:"我自己感到,我们曾经接触并跳过了赤军所说的圈套,并终于摆脱了这个圈套。\x~i+a.n,y.u-k`s~.?c`o_m?拯救了成干上万名交给我照管的士兵的生命。此事所给予我的安心之感如此之深,以致使我过去所享有的一切荣誉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了。"
那年的圣诞节,对美国大兵们来说,一点也感觉不到节日的气氛。他们曾被保证在圣诞节前回家,但现在看来还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圣诞节呢。部队的士气低落到极点,但麦克阿瑟却说:"全军处于极佳状态,士气旺盛,信心充沛。"午夜时分,李奇微带着新的任命抵达东京的羽田机场。早在麦克阿瑟任西点军校校长时,李奇微是该校一名年轻的上尉教官。他写道:"自那时起,我就敬佩他的领导能力。他思路敏捷,能迅速地抓住问题的要害并巧妙地加以说明,即使反应最迟钝的人也能得到要领。不管麦克阿瑟有什么弱点,但他仍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军人、伟大的政治家和有魄力的领袖。在命运突然决定我将在朝鲜直接归他指挥时,我为有机会与我有幸认识的这位不可多得的天才再度共事感到高兴。"
第二天上午,李奇微在"第一大厦"会见了麦克阿瑟。¨6_腰,墈¨书^旺, ¢追?罪¢芯\彰,洁_这次会见给李奇微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使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位戏剧性的人物身上。他继续写道:"不用说,我在担任西点军校教官时就认识了麦克阿瑟,但我仍旧像每一个同他打过交道的人一样,再次深切感受到了他那强烈的个性。能同他一起坐下来讨论问题,这种事是很少有人碰得上的。"他们的谈话内容广泛而具体。麦克阿瑟告诉李奇微,部队的补给工作组织得不好,战术空军没有发挥应有的支援作用。更令他烦恼的是,他在战场上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华盛顿没有明确指示他该干些什么,只企图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出路。而在他看来,"军事上的胜利可以加强我们的外交",他的最大希望是"使敌人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失败,保住南朝鲜"。因此他指示李奇微要坚守汉城,"坚守住最前方的阵地"。他还特别告诫李奇微不要小看了中国人,"他们是很危险的敌人",常常避开大道而走山岭和丘陵,惯于在夜间运动和作战。"他们总是插入我纵深发起攻击,其步兵手中的武器比我们运用得充分。"最后,他表示对李奇微完全放心和信任,一定支持他的工作。随后,李奇微问了三个重要问题,即:如果苏联参战,麦克阿瑟将采取何种行动?如果中国军队继续南进,南朝鲜人有无背叛的危险?"如果我觉得战局于我有利,你是否反对我发动攻势?"对第一个问题麦克阿瑟的回答是,他将把地面部队撤到日本;对第二个问题他的回答是,现在还谈不上这种危险;对在李奇微看来是最重要的第三个问题,麦克阿瑟给了他一个满意的"深受鼓舞"的明确答复:"第8集团军是你的,马特。你认为怎么干好就怎么干吧。"无论是沃克还是阿尔蒙德,都未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过如此殊荣和信任。李奇微后来写道:"麦克阿瑟将军赋予我充分的指挥权和一个军事指挥官可望得到的全部权利。我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