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言,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影响的评价,不同政治派别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反社会主义的势力从十月革命胜利之日起,就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极尽攻击污蔑之能事。当今时代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这种污蔑更加厉害。如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7月26日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所作的结论,就说:"几十年来强加给党和社会的模式已遭到战略性的失败。"因为这几十年搞的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是"被扭曲了的"、"专横霸道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所创立的社会结构的模式崩溃了","这一结论具有原则意义"。他对"斯大林模式"深恶痛绝,采取的是全盘否定的态度,这反映了他的资产阶级的立场。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地位,从其主要的、基本的方面,即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看,要重视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的政治经济体制、运行机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所包含的有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包括政治上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经济上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思想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文化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它第一次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他们提出未来的社会制度问题的根据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社会分工日益加深、各种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使得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质。生产力不断社会化的性质,客观上要求由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并调节整个国民经济。但是,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妨碍着生产力社会化性质客观要求的实现,这就是生产社会性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的日趋激化,使资本主义方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如果不解决这个矛盾,生产力不仅不能得到发展,而且还会遭到破坏。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只能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然而这个"取代"的过程,必然引起资产阶级的殊死反抗,而且他们往往首先把刺刀提到日程上,对无产阶级进行镇压。这就迫使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经济基础,这就为实现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在这个艰苦斗争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关系,以赢得斗争的胜利,无产阶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作指导。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反映了这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普遍意义。所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包含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它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革命的、进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