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王鑫雨比我大5岁,小时候我家的活都是姐姐帮妈妈干的,1米67的高挑身材,人长得水灵好看有气质。大学毕业后在市政管理局上班,属于事业编,是财务科的工作人员。
姐夫王浩16岁初中毕业到了济南军区当小兵,在部队入了党。24岁复员回家被分配到当地工商局工作,属于公务员编制。
姐夫是高干子弟,父亲是当地驻军部队的一个部的部长,母亲也在部队身居要职。兄弟三人加上一个妹妹都参军了,是个实实在在的军人家庭。他们家住在军区大院里,门口都有军人站岗,可威风了,让人心存敬仰。
姐夫的妹妹叫王蕾,和我姐是高中同学,也是姐姐和姐夫的媒人。姐姐和姐夫结婚后,一直住在军区大院里,姐夫父亲的住房是个小洋楼,其中的一间就是姐姐的结婚新房了。
那时候我在济南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到滨海市落户了,那个年代交通和电话都没有现在方便,基本上是各忙各的。没有太多的时间在一起,就是过年能见上一面叙叙旧。
我心里还是挺羡慕姐姐的,婆婆家条件好,姐夫虽然学历不高,可人老实憨厚,人也长得胖胖乎乎的,让人很有安全感。姐姐和姐夫的好工作也是我很期待的。
姐姐生了儿子王睿以后,他们就搬到了姐夫单位分的房子居住。
后来的事都是听我妈和我说的:我姥姥原来在老城区有间小房子,拆迁了,正好是我爸爸参与设计的楼房,也是我爸单位承建的小区,这个小区从空间设计上就很新颖,推翻了以往陈旧的设计理念,市里面要把这个小区作为市里的重点工程对待,是要达到样板工程的典范,是要有政绩要求的。
爸爸知道这个小区是市里的样板工程,自己在单位又有一定的发言权,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和全家人商量:以姥姥现在的住房面积,拆迁后只能得到一个小套一的住房。如果姐夫把他们单位分给他的住房上缴给我爸单位,就可以得到大套三的住房,姥姥当时64岁了,也需要有人照顾,姐姐的儿子王睿马上面临着上小学,新小区的学校和医院都有要创建本市一流的规划。
姥姥、姐姐和姐夫都同意了,妈妈就挨个的找我的舅舅和姨妈们,问他们的意见,舅舅和姨妈们都说是个好主意,都没有意见。这样的话,爸爸就按照他设想的方案实施成功了。所以说姐姐和姐夫从1989年开始就和姥姥住在一起生活了,照顾姥姥已成为他们的责任。
姥姥50岁的时候做了一个大手术,从此身体总是病怏怏的,每天都要吃很多药片。估计爸爸当时也考虑过姥姥身体的因素吧,以为也就十年八年的到头了,人算不如天算,和姐姐住在一起的时候算起,姥姥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之前的姥姥自己居住,舅舅姨妈们都各忙各的,很少来看望姥姥,姥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独处,在那个阴暗潮湿的破房子里生活,身体痛,关节痛,心脏病都很严重。姥姥是个小脚老太太,很少下地,很少出门,我小时候还寻思,姥姥怎么那么能坐得住啊,在炕上一坐就是一天,妈妈说,这都是家庭困难时期在炕上缝制衣服或者计件贴纸盒时练就的啊。
姥姥自从和姐姐住在一起,每天有姐姐的精心照顾,姥姥就像焕发了青春一样的格外精神,花白的头发总是梳理的很有型,就像抹了头油一般。面色寡静,变成很有气质的老太太了。家里又有王睿这个小孩子的热闹,每天都其乐融融的,幸福感满满的,如果姐姐和姐夫有事顾不上儿子的时候,姥姥有时也会搭把手照看王睿。所以说王睿和太姥姥的感情是他们这辈人最深厚的,无人能比。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王睿已经20岁了,姥姥也已经82岁了。姐姐和姥姥住在一起18年,姐姐还是一如既往的照顾姥姥的生活起居,可是姥姥这时候的心思变了,因为房子比以前值钱了。我的舅舅舅妈去看姥姥时,经常提起现在的房价多么多么高,妈你当时和鑫雨住在一起就是个失误,要不然你自己的房子值老鼻子钱了,现在房子是鑫雨的,和妈你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言外之意就是他们也没有遗产可分了呗,当时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真是让鑫雨这丫头赚大了…
姥姥就开始不平衡了,按照舅妈们的意思和姐姐谈,她要自己出去住,让姐姐给她一笔钱。姐姐当时想姥姥可能年纪大了,人老了总想有个自己的房子也是人之常情,可现在房价这么高,上哪里去给姥姥弄房子啊!
舅舅舅妈们的说辞传到了姨妈这里,姨妈和妈妈的关系好,又传到了妈妈这里,最后才传到了姐姐姐夫这里。姐姐很是委屈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