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江南桃花散 > 第21章 江风笑

第21章 江风笑

世人多迷恋两条大河,一北河,一长江,身为南人,多欢喜长江,温婉可人,时波涛怒号,夜里宛如天上银河,上下一线,我们悬于中间。

氤氲的江雾,多少次遮盖了胜利的希望,满眼惊恐的人们冲入江水,推开百年噩梦。说大江温情,倒是淹没了众多少年的私情,他们死于江面,无法长眠陆地。曾怀念江南的天空,北方的晚霞,还有家中已“亭亭如盖矣”的那棵树,等风吹过,愿放弃剑甲,放弃火热豪情,沉醉江南的春。

白纸黑字,伯颜从此下江南,秦桧亦从此回归江南,然而从此离开的就少吗?李煜于此登上北行的船只,与他同行的,还有之前今后的人们,很多人再也没有重新在这里回到江南,他们有的死于满天黄沙,死于马蹄刀甲,死于空灵深海,他们或许没了年少,但年少的他们便是江南。江南所代表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江南,它是精神最好的寄托。为江南着迷的人们,只是一个个黑字,江南依旧,又会有另一批人来来去去,站在他们曾经登陆的地方。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淡淡的愁情,便也是少年们最真实写照。

江风吹拂,额头的光亮,已不允许书童多享受,沿着江边走去,些许萧条。

江上有船,书童想搭乘其中一只,顺流而下直达金陵,为此江边找寻多日,终于得一位答应。

问是哪家大人,那人不语,书童上了船,船开行到江心,上面之人,才询问书童是何人。

书童如实告知,又打听了金陵城内情况,来人知是柳敬亭委托之书童,便放下戒心。

话说那天书童离开金陵后,柳敬亭随同贼人下狱,贼人遭受酷刑,却一言不发,最后斩于闹市。为了营救柳敬亭,金陵城内各人士开始努力,最终书童老爷散尽家财,方保下柳敬亭一命,迫于压力,老爷搬离金陵,再无音信,柳敬亭回到栖霞山上,继续隐居生活。

书童霎时茫然无措,仿佛天塌掉一般,如此说来,回到金陵,已没了家。

江风好像吹走掉什么东西。

询问完后,又给书童一顿饭食,丰盛无比,席间见到久负盛名的虞山先生。

书童没料到,这船主竟是他,而他正巧要赶去金陵城。

早听闻虞山先生事迹,众人皆以“水太凉”讽其,可当书童真见其人真面目,到被他气势所服,实在无法理解,为何要做出那样之事,给后人耻笑。

书童本不应该问起此事,虞山似乎已猜到,先声夺人:“见你眼神飘忽,怕是不敢与我有过多交集吧,怕我影响你的名声。”

“俺有何名声呀!”

“呵呵,未到金陵怕是不知,柳敬亭供状上,写了一位书童,说他英勇十足,一人走遍江南大地,寻那桃花扇,为柳敬亭牵引当年盛况之人,美名远传了呢。”

书童有些惊异:“原来如此......柳麻子无事便好,俺的好名声倒是不在意,远游这些日子苦难受尽,已身心俱疲,只想安稳回到金陵,过个舒坦日子。”

“既然不在乎名声,又怎么担心我在乎名声呢?”虞山起身,眺望江心。

波涛微动,鳞光闪闪。

“不敢,俺先前不知先生如此大义,也像小人一般指点先生,实在抱歉,如今见上一面,业已改观。”书童行礼。

虞山摆手:“为何改观呀?”

书童声音压小:“先生之大义,俺已了然,怕是不方便明说吧!”

“都是事实,有何不可?”

“早些时候,俺被乱兵俘获,入一城,城内义士均受一人相助,得钱财或消息,打听得知是虞山先生您啊!”

虞山笑着摆手:“何必赞扬呢,冒着杀头风险,不提此事。”

“先生大义,只是大明朝......”书童没能继续。

“了无希望又如何,总要有人去做着,我们啊,只能祈祷,多年前未殉节,我内心不安,不如此去做,夜长梦多,一身老骨头,也时常羡慕当年的年轻人,那种意气风发哟!”

“俺已搞砸了......非常重要的任务,内心煎熬,常想了却余生算了。”书童摇头叹息。

虞山却安慰道:“人无完人,独自一人前往凶险十足的战场,能活着返回已是幸事,还纠结何事,那计不成,并不是你问题,两人各自为战,书信不通,早能预料此结果,我也于两人之间联络,意见时有不同,不能相谋,天意如此。”

书童潸然泪下:“知道如此,可还是不舍,路上如此坎坷,换来这样结局,俺心不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