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令,内阁不挑你们的理,毕竟都是从基层走来的,知道基层办事的难处。但是你们要是打着内阁政令的旗号自己捞钱,骂名内阁来背,那绝对不能忍。借着这个事情,收拾一小撮基层官员,树立一下内阁的威信,很有必要。
三人都看出来了,承辉帝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放权了,这时候不趁机树立内阁的权威,更待何时?
君权和臣权的拉锯,从来没有停止过,进退之间,该争的一定要争的。
还有一个事情呢,内阁大臣们看的也很清楚,那就是承辉帝也借鉴了太上皇时期的经验,对于皇子们看的更严格了。除了两个有机会继承皇权的嫡子之外,其他皇子的权利被限制的很死。现在能掌握实权的,就李元和李亨。其中李亨犯错之后,依旧还能负责央行的事务,宗人府的权利也没收。李元一度拿到了九门镇守、顺天府的权利。后来坚决辞掉了九门镇守的权利,内阁诸公看到后才算放心。
说放心,也不算放心,现在李元基本把持监国的权利,李亨有看着宗人府和央行,刚成立的银监会,又归暂时监国的李元把持。两位皇子之间的争夺,日渐激烈。
内阁大臣们算看明白了,承辉帝始终没有下决心,好在没有让皇子们碰兵权,这是最令内阁大臣们欣慰的。
经历过这么多事情后,内阁诸公也看清楚了,千万不要掺和进储位争夺之中,否则皇帝肯定要弄你。
意见统一之后,林如海与李清一起求见皇帝。
正在欣赏奥斯曼舞姬跳舞的承辉帝,无奈的示意暂停,出来接见两位阁臣。
承辉帝很清楚,如非大事,内阁现在乐的皇帝每天多休息,少管事情。想到这里,承辉帝不禁暗暗皱眉,这权利下放容易,收回就难了。
内阁权力如果太大了,搞不好又是一个明朝的张居正,本朝的方白衣。
好在本朝的两位嫡子都成年了,这是最欣慰的地方。
承辉帝不是没想过禅位,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权利这东西,太难撒手了。
见面说事,承辉帝没先看奏本,让两位阁臣先说说事情。
李清说了李元的奏本,并说了自己的意见,林如海表示附议。承辉帝嗯了一声,算是默认内阁的意见。
李清又道:“可以先在两广闽浙四省择一省而试行之。”
承辉帝这才问:“卿以为,哪个省最合适?”
这就是给李清表现机会了,说起来李清没能成为首辅,真不是林如海比他强多少,主要还是李清犯错了,还有就是李清没有一个叫贾琏的女婿。
原则上李清想要做首辅,就只能拼身体了,林如海首辅的任期十年期满后,李清还好好的,那就能进一步。
身体不好先倒下了,那就什么都不谈了。至于林如海,十年期满后,身体还好好的,就看皇帝的意思了,是留任还是外放都有可能。
不过看趋势,先倒下的大概是承辉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