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历史大盘点,开局围观亡国之君 > 第10章 番外一,闲谈:徽宗、后主

第10章 番外一,闲谈:徽宗、后主

法比较,但就结果而言,北宋一灭,历史由此耻。

把国亡的悲剧,全都压到徽宗头上,徽宗就显得矮小很多,才华的高大更无法拯救历史上带来压迫。

后主就历史而言,不需要承受着南唐灭亡带来的谴责,因为此时历史的视角是宋太祖的高大威猛,是宋朝的所向披靡,南唐成为宋朝一统江南的一个关卡,一但通关就变成了成就,没人再去注意这个小小的注脚。

所以李煜的才华成功的展现出他的光彩,夺目照人,千古词帝,皇帝这一身份更为他增添历史上各诗人、词人都没有的光辉感,历史上的李煜高大起来,徽宗却因为皇帝这一身份,使他千百年来一直遭受质问,每重现一次北宋灭亡,徽宗就会更加耻辱一番。

宋是第一个被异族灭亡的朝代,同时重文轻武,后期“三冗”问题严重,强干弱枝,未能够恢复真正的大一统王朝时的版图,人们情感上就认为宋朝比别的朝代弱小,皇帝也同样被带入这样的感情中,而南唐立国时间短,也没有更大的扩张意图,在被灭亡时没有宋朝这样的沉重感,也没有被历史赋予这样的使命感,北宋在统一江南后,理所当然被历史赋予一统天下的使命,而当它灭亡时,自然是使命的失败,当南唐灭亡的痛苦落到亡国之君李煜头上时,就显得轻飘飘。

因为我们可以看见古人所不知道的历史,视角从这一个王朝衔接到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当南唐灭亡时我们视角就是下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视角,赵匡胤攻破金陵反而有成就感,而北宋的灭亡,金国却不是下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也没有真正灭亡,之后还有南宋,我们的视角理所当然的还是宋朝,当靖康之耻发生时,更加义愤填膺。

李煜的诗词选入教材,当初中的我读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时,对这位诗人就已经有了美好的想象,这是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好坏很多时候是决定了你对此人的看法,历史人物也一样。

优美词人李煜很早就根植在我们心里,亡国一事早被一笔带过,其亡国反而为他的词平添了凄美意境。

而第一次认识赵佶,则是靖康之耻。

我读史,更加深入认识徽宗后,也没有得到像后主一样的印像,更多是感到悲怆。

对两人不同的印象是历史环境的不同造成,让千年后的我们在他们身上做起了加减法,然而因为北宋灭亡更具特殊,对于亡国之君赵佶来说,亡国将写在他人生履历最显眼处,而他艺术造诣则被放到皇帝身份的一个爱好上。

这对徽宗赵佶来说,当然很不公平。后主李煜就很幸运了。

历史老人很戏谑,古人非常看重“身后名”,至死都为了这个而“正襟危坐”,甚至为此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赵佶和李煜是不幸的,生逢乱世,身不由己;赵佶和李煜又是幸运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流芳百世。

很多人的“身后名”都没有到达这样的高度,甚至遗失在历史长河中。

赵佶北行和李煜北行,他们的感受今天我们可能体验不到,我曾向北方游行,看到北方广阔的天地,我只想到陈子昂的一首诗: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