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晋庭汉裔 > 第384章 齐王窘境

第384章 齐王窘境

下哪有纯用仁德来取的呢?王莽打造出一副圣人嘴脸,确实坐上了皇位,可单靠仁德,能够解决问题,守住天下吗?昆阳一战,四十万大军溃败,徒为天下笑柄罢了。汉宣帝将此事说得很清楚,霸王道杂之,仁德、武力、权谋,缺一不可,方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

因此,他将孙惠的文表弃置不用。

司马冏接下来又看了十来篇,内容大同小异,令他颇为不满,直到看到祖逖的文表时,他不禁眼前一亮。

祖逖的建议主旨是,直接向河间王动兵。

他认为,如今大司马屡屡遭受挑衅,归根到底,是勤王时武功不足,故而威望不足,才会为人所轻视。想要真正在洛阳确立威望,非得再建立武勋不可。

而河间王本来就是赵王一党,所谓勤王,不过是临阵变卦而已。如今又疑似挑唆东莱王谋反,正该发兵讨伐之。倘若齐王能一举入关,平定河间王,夺回征西军司,大司马武功扬于四海,那些宵小之辈,自然就不敢再跳脚了。

为此,他还提出了具体的入关策略:

朝廷大军可以兵分三路,一路由长沙王带领,自河东入关;一路由新野王率领,自武关入关;齐王则亲率主力大军,自弘农大举入关。三位藩王率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必叫河间王首尾不能相顾。到那时,司马冏再传檄关西,号召关西忠臣一同举义,如此内外夹攻下,司马颙如何能够抵御呢?

看着这份文表,司马冏不由怦然心动,他觉得祖逖说得有理。作为倡议元勋,他本该是无可争议的首功之人,可政局却走到这样一个不汤不水的地步,归根到底,就是自己的武功不足,没能在勤王时率先入洛,才不得不事事妥协。

原本他是打算,先在朝中推行新政,整合自己在南中国诸州的势力,等一切稳固以后,再酌情收回关中与河北的兵权,如此按部就班,最为妥当。

但现在来看,洛阳暗流涌动,自己没有足够的威望,恐怕难以平定,不如直接兴兵讨伐关中,夺回征西军司,那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想到这里,司马冏心情激动,当即将这份文表单独拿出来,在卷首写上一个“奇”字。而后派人去请中书监董艾,请他来详议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在等待的时间内,他再翻越接下来的文表,心想,若没有更好的策略,不妨就按祖士稚的计划去执行。

不过很快,他翻阅到主簿王豹的文论,又是心中一动,拿起笔墨,在卷首标上一个“殊”字。(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