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 第29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建设

第29章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建设

配合红军作战。为了向各独立团输送合格的兵员,在独立团辖区范围内先后建立了游击大队。同年9月底,独立团与黔东纵队合编为黔东独立师。到1934年10月,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武装发展到4000余人。

- 沿河独立团:1934年6月底建立,团长贺炳炎,政委胡宏升。枫香溪会议后,红三军派贺炳炎带领1个班的红军工作队到沿河县的上坝、甘溪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枫香溪、淇滩、沙子、上坝、甘溪田坝、毛田坪、杜家宅、水田坝(汪家)、梨子水、甘溪黑獭子等10支游击大队,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沿河独立团。+优′品,小~说/枉, ~首`发?

- 印江独立团:1934年7月下旬,由印江县宁家坪神坛佛主国学和天池坪神坛佛主李天保带领的一支“神兵”,以及六井溪、官塘(沙子坡)、喻家岩3支游击大队组成。团长张均望(红军干部)兼政委,副团长宁国学。

- 德江独立团:1934年7月,由德江德坪、坨底神坛佛主张羽让、张羽耀带领的一支“神兵”和丝茅坝、耳当溪、徐家岩等游击大队组建而成,又称“神兵团”。团长张羽让、谢恩举(后),政委徐承鹏(红军干部),副团长张羽耀、张金煌。下辖3支大队:一支队队长简祖德,二支队队长杜显贡,三支队队长安明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黔东独立团:1934年7月建立,团长秦贞全(秦子开),政委刘本玉,由沿河、印江、德江毗连地区的铅厂坝、谯家铺、白石溪、土地湾、山羊岭、桂家寨、印山坝、陈家寨等12支游击大队组成。该独立团主要驻扎于黔东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白石溪、铅厂坝和谯家铺一带,担负着保卫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任务。

- 川黔边独立团:1934年8月,由印江县的罗南溪、松桃县的麻阳、酉阳县的南腰界等地的游击大队组成。团长覃实安,政委马吉山。下辖南腰界、唐家溪、大坪盖、龙池等游击大队。川黔边独立团成立后,先后在淇滩、大石墩、玛瑙洞、谯家铺、倒马坎、大坝祠堂等地,配合红三军主力参加了大小20多次战斗,为拓展和保卫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

红军独立团在配合红军作战,扩红、保卫根据地等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1934年8月,德江独立团在扩红中,发生了“新滩事件”。是月上旬,在松桃麻阳玛瑙洞战斗结束后,经贺龙军长批准,黔东纵队副司令张金殿,德江独立团团长张羽让、政委徐承鹏率领11人的扩红队伍从徐家岩出发,奔赴德江稳坪一带扩红。一路上,沿河的苟家、石灰、廖园、谢家渡、下坪等地青年踊跃参军。数日内扩红300多人,编成2个临时支队。25日到达德江的新滩。新滩面临滔滔乌江,背靠陡峭的大山,地势险恶,易攻难守。这支红军队伍以新滩为中心,在新滩及附近的金盆、木朗、毛岭等地继续扩红和打给养,并准备向稳坪发展。28日,一支32人的扩红队伍去木朗、毛岭打给养途中,遭到敌人夹击,当场牺牲8人,被俘8人。29日拂晓,新滩被敌人包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红军分散突围。张金殿、张羽让、徐承鹏等在突围中被敌人捉住,壮烈牺牲。扩红来的新战士大部分失散。这次扩红共牺牲14人,被俘15人。新滩事件后,德江独立团一部分分别编入黔东纵队和黔东独立团。

同年9月,黔东革命根据地进入反“围剿”最艰苦时期。印江独立团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既要配合红军打击从印江方向进攻苏区之敌,防守沙子坡这个通往黔东特区革委会驻地的重要通道,保卫苏区南大门;又要保障红军的粮食供给。为适应反“围剿”斗争的需要,团长张均望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组织一支征粮队。这支征粮队由120多名独立团战士和80多名运输队员组成。张均望、宁国学亲自率领,于10月12日从何家的团龙出发,经石门坎、烂坝沟,到杨家坪打给养。征粮队打开了土豪杨世昌家的粮仓,没收其粮食。杨世昌事先得知,慌忙向驻印江的黔军李成章旅戴玉堂团密告。当天,征粮队在返回驻地途中,于烂坝沟受到黔军和民团的拦击。敌人凭借险隘,居高临下,以猛烈的机枪扫射,切断征粮队前后道路。团长张均望组织指挥冲锋3次,均未能打退敌人,红军损失严重。突围中,张均望等19人壮烈牺牲,被俘3人亦惨遭杀害。烂坝沟战斗后,印江独立团建制被撤销,兵员编入黔东独立团。

四、游击大队

主要活动在沿河县境内的游击大队(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