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分局在此又召开会议,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以来,特别是从洪湖转战到湘鄂川边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扩大苏区的方向和目标。
分局认为:“黔东根据地的创造,可以使黔东、黔北、川东、川南、湘西、鄂川边几十个县游击区域迅速的发展苏维埃运动,可以使鄂川边的游击战争配合着更快的发展,可以创造成为一个湘鄂川黔边最大的苏区,造成推动恢复湘鄂边和湘鄂西全部苏区的基础。”“所有这全部革命斗争的成绩和红三军在这时期政治上、军事上长足的进步(政治机关的全部恢复,党的威信大大的提高,党团员增加了百数人,军事技术的提高)与英勇的胜利,已经使我们解决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任务,奠定了一个巩固的基础。”但是,根据地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因为红军的扩大,粮食衣服物资上的准备,军事技术的提高,以及因为工作的开展,经常感觉干部的困难,然而只有地方群众工作的开展,红军的扩大,才是战胜我们一切困难的基础。我们要战胜困难,只有更加扩大苏区扩大红军扩大我们群众工作的范围,更加彻底的实施苏维埃一切政策和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我们现实的困难是粮食,苏区小了,又遭天旱,收成只有一半,这种困难,主要从扩大苏区解决,所以我们主要的任务是猛烈的扩大苏区,扩大红军,争取更广大的群众加入斗争。”
,!
分局指出,“在全党领导全苏区及全中国的工农群众,进行粉碎五次‘围剿’的伟大任务中,……要坚决的创造湘鄂川黔边苏区,首先是争取苏维埃的首先胜利,……毫无疑义的,争取黔东苏维埃的首先胜利,争取消灭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首先胜利,……因此党必须加紧的执行下列的战斗任务”2,这就是分局提出的“湘鄂川黔边区党的主要的战斗任务”,即:
(1)、 “为了扩大红军而斗争,这是第一等重要任务。……必须将红三军恢复成为二军团……加强红军中地方武装中的政治工作,保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党的最主要工作之一。”
(2)、 “开展群众的阶级斗争,彻底的实行苏维埃政策,布尔什维克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群众,是党的主要任务之二。”
(3)、“开展白军白区工作,是党的主要任务之三。”
(4)、“开展苗族中的工作。”
(5)、“开展川东苏区以与鄂川边打成一片,用最大力量去发展川东、酉阳、黔江的游击战争,以与鄂川边区游击战争打成一片,以开展鄂川边区和川东苏区的建立。”
(6)、“准备一批干部去建立、恢复湘鄂边,恢复洪湖的工作。”
根据这一方针,分局确定了“党的组织革命战争中本身的组织任务”。
分局关于扩大根据地方针任务的制定,是根据红军和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一个积极的可行的方针,在黔东特区党和苏维埃各级组织中得到逐步实施。仅在9、10月,分局为此做了大量工作。随着红军中党、团组织的恢复,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重建,发展了部分新党员,又增加了1000多名新战士。此后,由于红二、六军团会师和两军的迅速东进,在黔东革命根据地需要实施的如地方党和苏维埃的建设等工作尚未完成,然而,扩大根据地后的重要目标——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实现。
三、根据地反“围剿”斗争部署及重大胜利
正当黔东革命根据地军民贯彻落实湘鄂西中央分局扩大根据地的方针和任务时,国民党黔、川、湘三省军事当局秉承蒋介石“派劲旅入黔穷追”、“不分畛域,协同会剿,以期全歼”的旨意,于9月初调集10多个团的重兵对黔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廖怀忠部移驻松桃,杨畅时部集结于乌江西岸,李成章部3个团从思南向德江、印江一线进攻,柏辉章第二师4个团驻铜仁一带。此外,川军达凤岗、田冠五旅和湘军周燮卿旅,则分别从东西两侧逼进,形成了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地方反动势力如沿河、印江等县的“剿共后援分会”、“军民联合剿共委员会”等组织,也妄图就此一举将红军彻底消灭。此时,根据地内又遭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军民的生活更是处于艰难之中。
在特区根据地生死存亡关头,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了《给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并转各区各乡苏维埃各独立团各游击队的指示》等战斗令,号召青年上前线,消灭军阀王家烈,保卫黔东特区。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