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元年(1736年) ,升酉阳县为酉阳直隶州 ,时酉阳州辖4县 ,同年 ,废黔彭厅 ,酉阳州改隶四川省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酉阳民众数千人参与石柳邓(贵州松桃)、吴半笙(湘西)等起义 ,“苗疆大震” ,乾隆钦命四川前任总督孙士毅督阵酉阳 ,实行铁壁合围 ,义军失败 。清嘉庆元年(1796年) ,川鄂边境农民起义 ,破寨夺城 ,酉阳州人民纷纷参加义军 ,编为九营 ,逾大溪向县西挺进 ,四川总督孙士毅毙于军中 。二年(1797年) ,清廷对酉阳州境被迫实施“民地归民 ,苗地归苗”的政策 ,酉阳清平里划为苗地 。清顺治三年(1648年)实行县辖里制 ,时县境划为14里 。清同治四年(1865年) ,因法教士邓司铎怂恿不法教民横行乡里 ,欺压善良 ,积怨甚多 ,小摇坝乡乡民刘胜超等相约打教减愤 ,激怒清庭 ,遭到镇压 ,史称“酉阳第一次教案” 。六年(1867年) ,酉打教头领冉崇之被处斩 ,清王朝赔偿法教士白银8万两 ,境内乡绅张佩超被罚白银2万两整修教堂 。七年(1868年) ,法传教士李国安 ,在酉阳州城组织洋枪队 ,公开抢劫 ,官府畏“洋”如虎 。同年11月21日 ,酉阳州属火石垭民团首领何彩等相约进城打教 ,清廷派钦差大臣李鸿章人川查办“酉阳教案” ,此事件震惊中外 ,史称酉阳“第二次教案” 。明清时期 ,酉阳经历了改土归流等重大历史变革 ,中央政府对酉阳的统治加强 ,促进了酉阳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冲突 ,这些历史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酉阳的发展进程 。
,!
(五)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 ,酉阳州改为酉阳县 ,隶川东道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酉阳为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 ,辖10县 。民国七年(1918年) ,四川“防区制”形成 ,酉阳属四川军阀刘湘势力范围 。1934年6月 ,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在酉阳南腰界开辟川黔边革命根据地 ,创建黔东苏维埃特区 ,以南腰界为军事指挥中心 ,建立南腰界区、乡苏维埃政权 。同年10月26日 ,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红六军团转战南腰界 ,与红二军团在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庆祝大会 ,随即挥戈东进 ,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在中华民国时期 ,酉阳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给酉阳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同时也激发了酉阳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 ,红二、六军团在酉阳的会师 ,更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1月11日酉阳解放 。1950年2月 ,成立酉阳地区专员公署 ,辖酉阳、秀山、黔江3县 。1952年 ,专署撤销 ,酉阳县改隶涪陵专区 。1983年11月11日 ,成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其隶属未变 。1988年5月 ,改隶黔江地区 。1996年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隶属于重庆市黔江地区 。1997年3月 ,重庆直辖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正式隶属于重庆直辖市黔江地区 。1998年2月 ,隶属于重庆市黔江开发区 。2000年7月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直隶于重庆直辖市 。解放后 ,酉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酉阳人民艰苦奋斗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三、民族风情:多元共生的文化盛宴
(一)民族构成
酉阳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 ,是全国土家族人口最多的县(土家族人口69万人) 。除土家族和苗族外 ,还有汉族、侗族、瑶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 ,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酉酬、大溪、酉水河、可大、偏柏等乡镇 ;苗族主要分布在后坪、两罾、天馆、宜居等乡镇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 。
(二)民族文化
2. 音乐舞蹈
酉阳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劳动歌、情歌、盘歌、儿歌等。劳动歌节奏明快,与劳动节奏相契合,如薅草锣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