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夜阁

繁体版 简体版
卡夜阁 > 天梯猎影二路 > 第4章 数据深海·澹台镜的蛛网搜寻(数据中心|3.7)

第4章 数据深海·澹台镜的蛛网搜寻(数据中心|3.7)

天轨集团总部,“雷池”主控中心以西三百米,深藏于地下五层。·鸿_特!小^税-王^ !已.发*布!醉`薪-章.节_这里是集团的数据心脏——“盘古”超算中心。空气冰冷干燥,恒定在摄氏18度,弥漫着大型服务器集群运转时特有的高频嗡鸣和淡淡臭氧味。无数幽蓝、翠绿、暗红的指示灯在整齐排列的巨型机柜丛林间无声闪烁,如同深海之下,无数窥伺的眼。

澹台镜独自一人,置身于这片由光缆、芯片与冰冷逻辑构筑的“数据深海”中央。她所在的区域是“盘古”核心分析区的一个独立隔间,代号“镜渊”。这里没有窗户,四面墙壁覆盖着最高等级的吸波与电磁屏蔽材料。唯一的冷光源来自头顶几盏嵌入式的led灯,将她纤薄的身影投射在光洁如镜的黑色地面上,拉得很长。

她鼻梁上的无框智能眼镜镜片,此刻流淌着瀑布般的、常人无法理解的复杂数据流,折射出变幻莫测的冷光。面前是三块悬浮的巨大曲面光屏,上面正以惊人的速度滚动着代码、日志片段、权限认证记录、网络拓扑图以及无数细碎的行为时间戳。她的双手悬停在特制的全息键盘上方,十指修长而稳定,偶尔以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速度轻点、滑动、抓取、组合。没有声音,只有光在屏幕上无声地流淌、碰撞、重组。

她在追踪幽灵。追踪那个三个月前,在柳眠绝不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冒用其权限访问纳米碳缆核心配方库的幽灵。

时间轴被精确锁定:三个月前,11月7日,凌晨2点至4点。目标:所有使用柳眠权限id产生的操作记录,特别是那137次异常访问中的起始点。

数据如同浑浊汹涌的暗流,裹挟着海量的干扰信息扑面而来。正常的系统自检日志、常规维护操作、其他工程师的合法访问记录……它们构成了完美的掩护色。澹台镜的思维如同最精密的滤网,又如同深海中最耐心的掠食者,无视那些翻腾的泡沫与浮游生物,只锁定那可能存在的、一丝属于入侵者的异常扰动。

镜片后的双眸,冷静得如同两颗浸在液氮中的黑曜石。她的世界只剩下逻辑的链条、概率的分布、以及行为模式中那最细微的、违背常理的断裂点。

第一层:访问日志本身。如同漆雕墨所说,在11月7日凌晨那个关键时段,柳眠的权限id确实产生了数次访问记录。·如\文?网′ !耕,欣*最,全′但澹台镜剥离了表面的id信息,深入分析操作指令的底层特征码、响应延迟模式、数据包传输的微小时序抖动。这些如同指纹般独特的底层特征,与柳眠本人过去数万次合法操作留下的模式库进行高速比对。

结果:高度不匹配。操作习惯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差异(p<0.0001)。初步结论:非本人操作。

但这还不够。冒用者是谁?如何做到的?

第二层:访问路径。权限认证是绕不开的关口。澹台镜调取了那个时间段内,所有指向核心配方库的权限认证交互记录。海量的加密数据包如同繁星。她构建了一个逆向工程模型,试图从加密握手协议的数次交互中,反向推演认证终端的物理特征、操作系统内核版本、甚至可能存在的非标准加密模块。

屏幕上,无数代表数据包的光点被分类、着色、关联。一条极其微弱、几乎被淹没在合法流量洪流中的异常路径逐渐被勾勒出来。它并非来自主控中心的操作台,也不是某个工程师的办公室终端,而是……来自集团内部一个极其偏僻、主要用于设备状态监控的辅助节点——b7区,环境控制与能源监控子站。

第三层:物理痕迹。澹台镜的指尖在光屏上划出一个锐利的弧线。画面瞬间切换到b7区监控子站的实时及历史监控录像。时间同步:11月7日,凌晨2点15分至2点30分。画面中,那个狭小的、布满指示灯和简易控制面板的房间空无一人。常规监控角度下,一切正常。

但澹台镜没有放过任何像素。她启动了九鼎局独有的图像增强与多光谱分析算法。画面被逐帧分解、锐化、对比度拉伸。重点区域:操作台前的地面、控制面板的边缘、通风口栅格……

突然,画面在某一帧定格、放大。在操作台下方,靠近墙角电源线汇聚的阴影处,图像增强算法捕捉到了一点极其微弱的、几乎与环境尘埃融为一体的反光点。澹台镜调取红外和微光夜视模式的历史记录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一个极其模糊的、被拉长变形的倒影轮廓,出现在那个角落的地面上!那是一个人影的脚踝和小腿下半部分的倒影!有人曾蹲伏在那个监控死角!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